民事案件之爭訟,自訴訟之提起至終結,迄判決確定,往往經年累月。敗訴者藉上訴之救濟程序,拖延判決之確定,勝訴者縱然將來勝訴確定(或准予假執行),亦查無債務人可供執行之財產,債權無法經強制執行程序獲得滿足。因此,為免債權人將來執行時,債務人已脫產,法律上得許債權人在一定條件下,先行扣押債務人之財產,禁止債務人處分其財產,即為保全程序之假扣押。法條所謂「假」是暫時的意思。

    債權人之請求(訴之聲明)是金錢請求(請求判決之對象為金錢)或得易為金錢請求(得換價為金錢如交付貨物一批),債權人釋明日後有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如債務人之行為恐達於無資力狀態,或債務人逃匿等),得請求法院為假扣押。如債權人釋明不足時,得提供擔保請求法院准予假扣押。假扣押之聲請,不論准駁皆得提起抗告,抗告中原則上不停止執行。但原裁定法院或抗告法院得酌情裁定停止執行。准予假扣押之裁定送達債權人後,債權人得憑以向民事執行處聲請扣押債務人之財產。此假扣押裁定自債權人收受,應速為聲請執行,如逾30日仍未聲請執行者,不得再聲請執行(強制執行法第132條第3項參照)

    保全程序准債權人於起訴前聲請扣押債務人之財產,債權人應於一定期間內起訴,未於一定期間內起訴,債務人得聲請法院撤銷假扣押。債務人亦得將假扣押裁定所定供擔保之金額或債權人請求之金額提存,聲請法院免為假扣押或撤銷假扣押,以衡平債務人之權益。至於保全程序之假處分,含請求標的之假處分及定暫時狀態之假處分,下則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y08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